今天沒寫blog,用昨天寫的新聞稿來充數。
由於石油資源日漸枯竭,造成各國油價急遽高漲,使大部分缺乏油源的國家都感到十分憂慮,而台灣98%的能源皆仰賴進口,尋求替代能源之計畫更顯重要。再加上「京都議定書」中限制二氧化碳等氣體之排放量,以降低全球氣溫暖化之現象。故如何降低石油能源之需求量,並以能源作物作為替代能源,已成當今能源政策之重要課題。能源作物種類多,以製造酒精為目的之作物,以含豐富澱粉及糖類為主,如玉米、甘蔗、甜高粱及甘藷等;生產生質柴油為目的之作物,以具有高含油量為主,如油菜、向日葵及大豆。生質能源在歐美洲各國已著手進行研發及推廣,尤其巴西推展最成功,自1970年代已開始採用酒精汽油,目前巴西的車輛經過改裝,可使用20%以上之酒精汽油作為汽油燃料。在台灣耐斯企業台灣新日化公司,在經濟部能源局、工研院能資所輔導下,開發台灣首座的「生質柴油示範系統」,將動植物油脂或廢食用油,經酯化反應等過程轉化成生質柴油,是台灣再生能源技術開創一新里程。
台灣是否能夠學習「巴西經驗」,創造「綠色能源」奇蹟呢?事實上台灣已具有發展酒精能源作物之潛力,以甘藷及甘蔗被評估為最具發展潛力之酒精用能源作物,其中甘藷因其藷塊含75%~80%左右之高澱粉含量,可製成大量之酒精生成量,再加上農試所嘉義分所保存約1600種甘藷種原,可選育最適合生成酒精之品種。事實上,嘉義分所已育成台農10號、台農31號等高澱粉品種,若欲推廣甘藷作為生產酒精之能源作物,即可提供高澱粉甘藷品種供農民種植。甘藷因栽培容易,台灣各地皆適合種植,在民國60年左右栽培面積達20萬公頃以上,若以甘藷作為能源作物將容易被農民接受,配合嘉義分所已研發完成之甘藷採收機械,將適合進行大面積栽培,降低甘藷生產成本,但種植機械尚待加強,目前種植工作皆需要人工,加工採收後之處理亦需要大量人工,將增加甘藷生產成本,同時現今並無適合之酒精生產工廠,所生產之酒精如何保存及如何與石化汽油混合,現今皆無配套措施,將成為甘藷作為酒精能源之阻力。
目前台灣每年有24萬公頃的休耕農田種植綠色作物,政府每年還要補助新台幣120億元,若我們能以甘藷或其他作物作為能源作物,不僅可解決農地廢耕的問題,還能生產足夠之「綠色能源」,實在一舉數得。甘藷因具有上述作為能源作物之優良特性,若能在技術上及政策上補足其缺點,將成為極具潛力之能源作物。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